相比較來說,炒房子是一件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的事情,很多以前做實業的人,現在基本都跑去炒房了。他們的觀點基本相同,都認為現在這種大環境下,做實業又累又掙不到錢,炒房又簡單,利潤又高。不過從另一方面看,中國過去推出的一些措施也給了溫州炒房團、山西煤老板有可乘之機,比如2008年的時候,為了刺激房地產,央行在一年之內四次下調利率,幅度達到1.71%。同時二套房貸也有購房貸款利率7折的優惠。不少投資投機者正是利用了這一政策優惠,實現了自己炒房的目的。
一:信貸調控沒有觸及到房地產
在房價?升、民眾抱怨的情況下,中共當局又密集出臺了很多調控政策,但是,透過對這些調控政策的分析,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,那就是即使到現在,中國的一些信貸調控還是沒有觸及到房地產。原因很簡單:第一,對于地方當局來說,土地出讓金是很大的一筆收入。第二,在現在這種大的環境下,中國的金融機構最怕的就是房價下跌,因為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房價下跌是最大的系統風險,金融機構自然不會自取滅亡。
而從稅收的角度分析,在目前的制度和市場狀況下,還很難調節進入樓市的資金。要衡量稅負是不是重了,中國不能只看稅率,因為這只是表面上的,根本沒辦法反映真實的狀況。中國應該看的是這個稅最終能否轉嫁出去。
打個比方,從表面上看,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都要繳納資源稅。可是,就算對這兩個寡頭征收200%的稅也沒用,因為無論當局征多少稅,它們都能夠透過價格把它消化掉,也就是說,它們能把所有的稅負都加到價格上去,最終轉嫁給消費者,所以,它們能保證自己的利潤率不會因為資源稅而下降。同樣,對于炒房者來說,也完全可以把稅費轉嫁出去,而且還不擔什么風險,至于炒房的利潤究竟有多高,大家心里已經相當明白了。
二:只注意短期房價下跌的表面現象
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控之后,2012年3月,統計局公布了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,2月份整體房價仍呈上升態勢,但是70個大中城市中有45個城市新房價環比下降,漲幅縮小的城市也明顯增多。然而這還只是表面現象,房價繼續上漲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。這一表面現象也給予了公眾三方面的警醒。
第一,2月份和1月份相比房價好像不漲了,可能還有點微跌,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,看起來非常好。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統計數字。以北京(樓盤)為例,表面上交易量是大幅下跌,而且二手房的交易量比去年下跌了38%。對于房價,如果把通州地區也平均進去的話,肯定也是下跌的了,但是三環之內沒有怎么跌,所以在表面上平均價格好像跌下來了。
第二,中小型開發商被大量淘汰,而一些大型開發商卻是越來越壯大,這是公眾不可想象的。比如,去年一整年下來之后萬科整個銷售量上升了41%,利潤上漲了32%,就連第七名的碧桂園銷售量跟利潤也上升了35%。之所以大型開發商越調控利潤越高,是因為他們撐控了大量的資源,因此市場震蕩的結果,等于是新一輪的洗牌,讓那些大魚把小魚都給吃了。
去年在地產行業的有規模以上收購兼并高達124宗,其金額超過1500億元,也就是說在調控后市場的影響下,大魚變得更大了,小魚慢慢地被吃掉了。
第三,就是土地出讓金。2010年是2.7萬億元,2011年高達3.15萬億元,創歷史的新高。對此,地方當局也挺高興,因為土地出讓金也上升了。因此調控的最終結果,可以說是皆大歡喜。
根據當局的統計,在房價里面,12項稅跟56項費,另外還有土地成本,加在一起占到了房價的70%左右。房價如果要降到合理的價位,我不曉得用什么方法跟途徑降下來。其中70%是稅費和土地成本,這是剛性的,目前看不到下降的趨勢。還有10%最起碼的構建成本,這個也降不了。另外,開發商有20%的利潤,有很多的支出都含在這里面,所以這至少還有10%的利潤來保障它的支出。也就是說,房價再怎么降也不能突破90%的這個剛性關口。
三:保障房沒給老百姓一個預期
在房地產的調控中有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保障房,現在全中國都在搞保障房"大躍進″,地方當局似乎覺得當務之急就是蓋房,然而其中還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。
中共推出保障房政策的方法值得商榷。包括如何來貫徹保障房的公平,比如不是用搖號制度而是用排隊制度。因為如果所推出的條件不是老百姓能接受的一個公共意見,就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。
下一篇: 救市又出新大招 鄭州限貸不松樓市難旺